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硬隔离围网是为切实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保护区硬隔离围网一般采用什么规格?在饮用水源地如果安装施工呐?
一、 饮用水源地硬隔离围网规格型号 1、 网 孔(mm):75x150
2、 网 片(mm):1800x3000
3、 边 框(mm):20x30x1.5
4、 网丝浸塑(mm):0.7-0.8 网丝塑后(mm)4.8
5、 立柱尺寸(mm):φ48x2x2200,主要采用普通48圆柱 顶部整体弯折:30° 弯折长度(mm):300
6、 立柱间距(mm):3000
7、 立柱预埋(mm):250-300 预埋基础(mm):500x300x300或400 x400 x400

二、 饮用水水源地硬隔离围网优点 1. 网格结构简练、美观实用;
2. 便于运输,安装不受地形起伏限制;
3. 特别是对于山地、坡地、多弯地带适应性极强;
4.价格中等偏低,适合大面积采用。
三、饮用水水源地硬隔离网工程安装方案 1、施工放样。根据设计文件中隔离设施的横断面位置、实际地形及地物条件确定出控制立柱的位置,进行必要的场地清理、定出立柱中心线,测量立柱的准确位置,做出标记。由于实际的征地边界常呈现锯齿形状,在征地界以内,隔离网栏布设时做成弧形折线,弧形折线与锯齿型征地界的内侧相切,增强其美观性,以减少网片的异型定制,便于施工及安装。
2、测量各立柱基础标高,保证安装后隔离网栏顶面的平顺和美观。阶梯状设置段,测出台阶的高度以确定立柱的高度。
3、在放样和定位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开挖基坑,开挖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如坚硬的岩石等,在保证不超出永久征地线和设施布设整体美观的前提下,允许对基坑位置做适当调整,对于岩石不可避免的部位采用风镐破碎开挖。基坑开挖到设计要求深度后,应将基底清理干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立柱基坑混凝土包括现场浇筑和预制埋设两种施工方式,根据现场场地及进度要求采用。现场浇筑,基坑底部先垫10cm混凝土,将立柱放入坑内,正确就位,用临时支撑进行固定,用靠尺测量立柱垂直度(允许误差为3mm/m),用卷尺量立柱标高(允许误差±10mm)及立柱间距(允许误差±20mm),在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混凝土浇筑。立柱的埋设应分段进行:先埋设两端的立柱,然后拉线埋设中间的立柱。控制立柱与中间立柱的平面投影在一条直线上,不得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也可将立柱与混凝土基础制成整体结构,现场直接安装到位。在施工过程中均应严格检查立柱就位后的垂直度和立柱高度,以保证网片的安装质量和防护网安装完毕后的整体美观效果。对预制的混凝土立柱和基础,在运输及装卸时应避免立柱折断或毁坏边角。装车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5层。
5、斜撑与立柱同时施工,设置间距视实际地形及征地条件进行局部微调,混凝土基础采用现场浇筑或预制均可。
6、立柱及斜撑的标称长度允许误差为5mm/m,立柱钢管及斜撑角钢的宽度允许有3mm的正公差,弯曲度不允许大于5mm/m。网丝直径允许误差为-0.03mm~0.04mm。
7立柱基础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的70%以后,方可进行网片安装。立柱、隔离网片及斜撑的制造加工要求在工厂集中制作完成,以保证加工制作的质量。网片安装后要求网面平整、无明显的凹凸现象,框架与立柱连接牢固,框架整体平顺美观。
8、隔离网栏的连接件按设计图纸要求正确连接就位,并采用防盗螺栓拧紧固定。网片安装完毕后,立柱基础周围均应进行最后压实处理。

9、安装完毕的隔离网栏,以大约1000m为一验收单位,连续取10跨隔离网栏进行检查验收,按项目划分的单元工程进行评定。立柱的垂直度用测尺或水平尺测量,高度和间距用尺测量。每批检验验样本以100根立柱为一单位,检验频率为1~2根。
四、饮用水水源地硬隔离网工程安装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案和质量要求。
2.严格执行三检制,确保各施工工序满足要求。
3.隔离网栏材料进场后按要求进行验收检查,金属网片不得有明显变形及脱焊、虚焊,表面不得有气泡、裂纹、疤痕、折叠等缺陷,网片颜色一致、防腐材料不得有脱落,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严格按照监理批准配合比进行混凝土拌合,现场底座基坑开挖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保证基础混凝土强度、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五、饮用水水源地硬隔离网工程安装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隔离网栏施工部位靠近永久占地边线,施工时注意不得超出占地线,避免对周边群众利益造成损害;
2.施工时现场设置安全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重点防止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等,另外该工程夏季即开始施工,还要避免高温时段施工,防止工人中暑;
六、我们需要更科学合理的系统保护水源 饮用水水源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森林植被管护、水土保持、卫生检疫、城市规划和建设等行业领域。各地政府要组织发展改革、环保、水务、卫生计生、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建设等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村委会及村民代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凝聚工作合力,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经济和人口规模及发展需求、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确保划分的水源保护区科学、合理。
依法规范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建设。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结合辖区内饮用水源实际情况,对10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要及时划定保护区。已完成保护区划定的,由区生态文明局提供划定的保护区范围图,区水务局在2018年年底前,要进一步规范、整齐、统一设置界桩、交通警示牌和宣传牌等标识以及保护区内道路、航道警示标志,警示过往行人、车辆及其他活动,远离水源。加大力度实施一级保护区隔离设施建设。